《嗜书如命》
读书向来是为历代人所仰慕的事情。
读书是人生命的灵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书永远在充实人的生命,使生命更绚丽。然而,这个切身体悟几乎用了我几十年的时间。
嗜书如命,一般容易理解为把读书看作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对此,我是距之千里的。而这里我要给它注入一层新的含义,就是读书就是“读命”,读书本身就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王小波说过,“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币蛭?,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生命的能量补充?;欢灾?,读书是生命维度的拓展,也是生命的延长,读书可以通晓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读书上,我经历了从海读、选读到精读的历程,由“有字经典”读到河图洛书以致阅览社会“无字天书”,跨越万水千山,奔向星辰大海,把意念酣畅淋漓地放逐于苍天与大地,实现生命的升级与跃迁。
青少年时,我读书由浅尝辄止到知味乃笃好,主要是为“兴趣”而读。
那时,读还谈不上而是听。记得村街旁的水泥电杆上拴着一个小木匣子,里面装有一个小喇叭,每天按时广播刘兰芳、单田芳等书场节目,一时间,就像后来的卡拉ok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听书盛况。盛夏,旁边农家小院碎瓦斑驳、红砖层叠,院门口郁郁葱葱的大槐树,为村人带来一份独有的恬静。
恰忆当年,除了感慨,还有丝丝的暖意。
继而广播书场引发了我看书的兴趣。晨曦之际,家人熟睡,书兴令我早醒,从土炕上爬起,披上衣服,小心翼翼地划着火柴点燃锡制灯树上的一盏油灯,坐在灯前读着杜鹏程《保卫延安》。时而倚着窗户灯眺望远处的夜空,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放归自然的冷静与轻松,令己焚去心中的杂草,冲破一切困难的羁绊。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升入高中,熄灯铃响后全校统一关灯入睡,我总是要借着学生宿舍的炉火看一会儿书。炉火在那黑暗里熊熊烧起,任那火光把书映红,我则享着暖烘烘的热度,捧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借着那光亮慢悠悠地看几段,津津有味。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span>
工作之后就不光是兴趣使然了,主要是主攻经典,更多的是有选择地为需要而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在地委党校有学历的脱产学习两年,是读书最多的一个时段,成为党校图书室的???。尤其是作文讲师导读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后,我曾一个多月追踪在图书室阅读。此书鸿篇巨制,我重点选读了《通变》等篇章。书作者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带我在文学上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加之,教室隔凳我身后的刘栓成同学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小说作家,课余之时他和我经常谈一些文学创作的话题,成为我日后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启蒙。由此,我的阅读范围被锁定在文学图书的书架上,四大名著都读了。记得读《红楼梦》时,使我沉溺其中,心在那些宝二爷和姐妹们的故事里面浸着,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之后,又读《聊斋志异》。因到了第二年的冬季,体味蒲松龄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创作的艰辛。
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风生水起》书稿草成后,我去北京送著名作家柯文辉先生审阅,他通读书稿后与我彻夜长谈,指点迷津。走的时候,他赠我一部他创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司马迁》,此书读来似唱、如叹,无论是人物的内心独白,还是对人物及至场景的描述都给人耳目一新。
参加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我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俄罗斯文学讲座,喷涌而出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强烈冲击与心灵震撼。一段时间我品读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同时,还阅读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福莱特《巨人的陨落》、海明威《老人与?!?、路?!镀椒驳氖澜纭?、陈忠实《白鹿原》、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以及莫言、贾平凹、苏童、格非、阿来、严歌苓、毕飞宇、阎连科等作家的作品。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薄当炊?/span>
学问是生命之问,读书就是为了生命的完整。因为,物质与能量是生命前进的两个轮子,生命的真正内核是精神,精神的能量很大程度要靠读书来注入。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传统文化热”,一本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进入我的视野。老子五千言,一字一重天。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果说之前的读书是海读、选读的话,《道德经》的阅读就成为精读,一通百通。原来,仓颉造字就是按着天道造的,生命来源于天道,与文字同源。文字的字,上面一点表示道,宝盖表示用理论方式传教给下面的子孙;学习二字,繁体“学”字的甲骨文很明显是两只手在演示“爻变”,表示孩子用两只手接道,也就是《易经》中卦爻的演变,这仍然属于天道规律的范畴;而“习”字,在甲骨文同样是两只手,可以发现“学”的两只手是向上求索的,而“习”两只手却是向下操作的,寓意“学”的是天道理论,“习”的是人文技术,也就是“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闭饩褪巧舷露笏鳌<潭拔幕本褪恰耙晕幕恕?,以“天道”教化“人道”,以天理教化人类?!拔拿鳌本褪恰耙晕拿鞯馈?,让天道之理像日月之光那样照亮人类的发展方向。
读书,能以天地为师,在岁月轮回中觉悟生命的价值与使命。
两千七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就说过,无是万有的总源头。老子的道家思想认为,人最初的样子是一阴阳未判、混沌不清的祖气。此祖气通过阳升阴降的玄妙运动,最终变化成人。万物熵增,物质向无序发展。生命是与万物的熵增是相对的,物质向无序发展,人类要为有秩序而努力。宇宙创造生命就是要生命阻止宇宙的死亡。在《道德经》中,道生之,德畜之,指的是道生成万物,德则养育万物。万物增熵,生命增焓,生命进化是有着它更大使命的。
《庄子》有言:“书籍是载道的工具?!?/span>
读书,能健脾强志,能通神和滋养生命之神。人的魂门、魄户、神堂、志室、意舍对应五脏。兴趣为信,信在五行为土,土对应脾。读一本好书,大有益脾。志是聚能之力,违志伤肾、伤骨,骨为髓养,肾、髓为水,肾直关乎于命。因此,读书强志健身长命。因为,古人早就知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身”这种最基础的逻辑,知道宇宙的运行和人体的运行逻辑是同一个程序。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一书一字里面都有神。麻纸,毛笔,矿墨是必须的,这叫通天,叫药。谷是神送人的第一件礼,麻是神送给人的第二件礼,都是神物,谷让人知仁义;麻让人知礼智,信便来于诚心;同样是生命,麻谷牺牲自己,保佑人类。
读书,能培德养性。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钡郎蛭?,德育万物,德是道的实行者,德与道是一对孪生子,德不配位必有殃。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气由天地而来,气在命中。“气”字上面表示天,下面表示地,中间表示人,读书孕气,人为建设宇宙而生。
读书,能净化和提升人的灵魂,灵魂可改变基因。因为,人和地球生命是碳基生物。
读书,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毙淅锴ご?壶中日月长,修学就是修身。一个真正读书且能练出内在东西的,其道德修养也是如影随形地跟从的。
人的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已被现代科学量子力学、量子纠缠和双缝实验所证实,老子的无中生有的宇宙观与现代的量子理论的实践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意识可以改变物质,改变世界,掌控时空,重建宇宙。我们通过读书和实践,要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类生命的伟大使命。